城市綠化中,我們看到的樹種里一定會有白蠟,因為它枝繁葉茂的外形和較強的抗性等特點是人們比較看中的。河南白蠟苗不但可做“四旁” 綠化、農田防護林、行道樹及庭院綠化樹種,而且可做為沙荒鹽堿地造林、沿海城市綠化的優良樹種,而且它已被我國列入預防PM2.5的優選樹種之一。
一、道路綠化在現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園林中的作用
1、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。城市規模的擴大、城市人口的密集、人工設施的充斥、機動車輛的增長、自然環境的污染等這些對環境的人為改變,使原有區域的碳氧平衡、水平衡、熱平衡等因素隨之改變。平衡被破壞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,正在越來越突出地凸現出來。隨著科學的進步,人們逐步認識到,要在接受大自然贈與的同時,必須要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。在城市中,特別是車輛擁擠的道路、立交橋和交叉路口等這些環境污染較嚴重的地帶,大量種樹、栽花、種草能起到人為強化自然體系的作用,利用綠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、放出氧氣的功能;吸收有害物質,減輕空氣污染的功能;除塵、殺菌、降溫、增濕、減弱噪音、防風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態效益,應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根本出路。
2、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間環境,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。kevin Lych在《城市意象》一書中把構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為五類,即道路、邊沿、區域、結點和標志,并指出道路作為第一構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導性,其它環境要素都要沿著它布置并與它相聯系。從物質構成關系來說,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“骨架”和“血管”;從精神構成關系來說,道路又是決定人們關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。正如《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》一書中所說的那樣:“當我們想到一個城市時,首先出現在腦海中的就是街道。街道有生氣,城市也就有生氣;街道沉悶,城市也就沉悶”。街道不僅僅是連接兩地的通道,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人們公共生活的舞臺,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綜合反映,是一個城市歷史文化延續變遷的載體和見證,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,構成區域文化表象背后的靈魂要素。上海浦東的世紀大道、南京東路步行街、外灘濱江路景區、蘇州觀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。因此,加強道路建設,講究道路空間的藝術設計,追求“骨架”與整體的平衡和諧,是完善城市功能、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徑。
二、自然式園林道路的布置
在繁忙的道路兩側設置自然式的園林道路即林蔭路(具有一定寬度又與街道平行的帶狀綠地,其作用與街頭綠地相似,有時可起到小游園的作用),尤其是居民分布相對較密集的一側,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蔭帶散步休息(不必穿過交通繁忙的街道)又有效防止和減少車輛廢氣、噪音對居民的危害,這種形式在各個城市較為普遍。
長垣市華夏園林河南白蠟苗基地,從事種植綠化苗木二十多年,主要培育多種綠化工程用苗。大量供應:法桐苗木、老白蠟苗種植、青皮垂柳綠化種植基地、黃垂柳、速生國槐苗批發價格等各種柳樹3萬余棵。
相關新聞